新京报讯(记者吴婷婷)5月25日,记者从北京亦庄创新发布获悉,截至目前,北京经开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87家,数量在全部国家级经开区中持续保持第一,“小巨人”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总量达2249件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赛诺威盛科技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中展示的移动CT扫描单元模型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
一周前,亦庄企业赛诺威盛科技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全视野大孔径超高端CT、县域医疗解决方案等多款全新自主研发的产品与解决方案。作为一家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赛诺威盛已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大孔径一机多能CT影像设备,填补了国产医疗设备在该领域的空白。
同为亦庄企业的长城超云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服务器整机部件实现了100%国产化,主板等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80%。截至目前,长城超云已拥有百余项知识产权,通过多个权威机构认证。
长城超云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服务器整机部件实现了100%国产化。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
现在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已分布在北京亦庄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机器人和智能制造、生物技术和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中,其中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“小巨人”数量最多,占一半以上。
“截至今年4月底,北京亦庄共有620家专精特新企业,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87家,数量在200多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一。”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。
目前北京经开区已经形成全周期政策扶持体系,围绕人才、技术、市场开拓、空间保障等多方面,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礼包。同时,通过“首台套”补贴、科技创新服务券等政策推动区域企业向“专精特新”方向发展。
2017年以来,北京亦庄累计承接“三城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700项,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超1200项。
同时,北京亦庄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,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提供资金支持,截至目前,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实际直接投资企业70余家,出资近9亿元。
编辑 樊一婧
校对李立军
标签: